《中国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2年版)》

发布日期: 2022-09-22

铜绿假单胞菌(PA )是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致病菌之一,治疗PA下呼吸道感染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特别是近年来碳青霉烯类耐药株的出现,使其治疗更为困难,同时新的治疗药物和治疗策略不断问世,有必要加以评估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

在此背景下,《中国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2年版)》于2022年8月发布,该共识包括铜绿假单胞菌(PA)微生物学特点、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及预防五大板块,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在2014年版专家共识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本文对2022年版专家共识的在耐药性、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主要更新进行了简要总结。  

 

一、在流行病学和耐药性变迁方面的更新

PA的分离率近年来有下降趋势,但仍是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近5年来PA的分离率占革兰阴性菌第3~4位(10.6%~13.3%)。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分离菌中PA占第1位(19.1%),而构成比有下降趋势。

PA的耐药表现形式复杂多样。过去,大家对PA多重耐药(MDR-PA)、泛耐药(XDR-PA)、全耐药(PDR-PA),包括碳青霉烯类耐药(CR-PA)的概念比较清晰。根据新的形势,共识特别提到DTR-PA这个新概念。2020年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IDSA) 抗菌药物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治疗指南重新定义“难治”耐药性PA(difficult‐to‐treat resistance PA,DTR‐PA),即对以下所有药物不敏感的PA: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该定义更贴近临床治疗角度。

共识还关注了PA复杂的耐药机制,强调了生物被膜的形成和群体感应系统这两个耐药机制的重要性。另外,共识新增了适应性耐药的概念,指由于响应环境刺激而导致基因和(或)蛋白表达的瞬时改变而增加了细菌抵抗抗菌药物攻击能力的现象,当去除刺激因素后适应性耐药是可逆的。此现象临床检测比较困难,需要综合评估。

 

二、在诊断方面的更新

在诊断方面,共识分别给出了急性和慢性感染的诊断标准。

PA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包括:

   l    临床表现符合肺炎、气管支气管炎、肺脓肿、脓胸的诊断标准。

   l    同期合格下呼吸道标本分离到 PA、结合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高危因素进行诊断。

PA 慢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包括:

   l    存在 PA慢性感染的高危因素。

   l    有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出现持续性、新的或加重的肺部渗出、浸润、实变等。

   l    合格下呼吸道标本病原学检测阳性:1年内分离出PA(至少间隔3个月)≥2次。

同时,判断是感染还是定植依然是个难题,需要结合临床进行综合评定。新共识给出了在判定感染或定植时需要注意的七条参考意见,具体详见共识原文。

 

三、在治疗方面的调整

  • 治疗目标与原则

共识分别给出了治疗PA急性和慢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目标和重点。急性主要强调症状的缓解和病原菌的清除,而慢性以改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为主。治疗终点应基于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以及病原体检查等指标进行综合判断。共识提出PA下呼吸道感染治疗的总体原则如下:

(1)基于临床特征和药敏检测结果,选择抗PA活性强的抗菌药物,进行单药或联合治疗。对于由MDR-PA下呼吸道感染,如存在敏感药物且其肺内药物分布充分,可予以单药治疗,否则应选择抗PA活性较强的药物联合治疗。对于DTR-PA感染或结构性肺病的PA慢性感染,吸入抗菌药物可作为静脉或口服治疗的补充。

(2)根据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理论选择充分的给药剂量、频次和恰当的用药方式。

(3)在抗PA治疗过程中,应动态评估疗效和PA耐药状况,并根据疗效和耐药性的变化合理调整抗菌药物。

(4)重视气道廓清、改善氧合、营养支持和保护脏器功能等抗感染以外的综合治疗。

(5)纠正引起 PA感染的危险因素,避免再次发生PA感染。

 

五类具有抗PA活性的抗菌药物:

1.    抗PAβ-内酰胺类:

(1)抗PA青霉素类及其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包括哌拉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等。

(2)抗PA头孢菌素类及其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包括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及近年来新上市的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头孢洛扎/他唑巴坦、头孢地尔。

(3)抗PA碳青霉烯类及其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包括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帕尼培南和比阿培南,及近年来新上市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雷利巴坦、美罗培南/法硼巴坦。

(4)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

2.    抗PA氟喹诺酮类:主要有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西他沙星。

3.    氨基糖苷类:常用的有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等。

4.    多黏菌素类:包括硫酸多黏菌素B、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硫酸多黏菌素E。

5.    磷霉素。

 

药物选择和合理使用建议:

1.经验性治疗:对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如果病情危重或不能排除PA感染的可能,留取病原学检测标本后可以考虑实施经验性抗菌治疗。药物选择应参考当地流行病学资料、患者既往下呼吸道PA定植史、感染分离菌的药敏结果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通常使用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给予充分的剂量。

2.目标治疗:共识指出,诊断明确的PA下呼吸道感染应根据药敏检测结果选择药物。无显著基础疾病者建议单用有抗PA活性且肺组织浓度高的药物治疗。缺乏敏感抗菌药物或肺组织浓度低的耐药PA感染则需要联合治疗,应根据可能的耐药机制选择药物,如有条件则可根据联合药敏试验结果选择药物。

3.合理应用联合抗菌治疗:联合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有基础疾病、病情严重、存在严重耐药的 PA 的患者。常用的联合治疗方案包括抗PA 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或抗PA氟喹诺酮类,或抗PA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对碳青霉烯类耐药尤其是PDR‑PA肺部感染,联合治疗推荐以多黏菌素类为基础的方案。

4.耐药PA感染的治疗策略:对于CRPA或DTR‑PA,若药敏试验显示其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头孢洛扎/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雷利巴坦、美罗培南/法硼巴坦等新型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敏感,可作为一线选择;二线治疗可选择头孢地尔。其次可考虑以多黏菌素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治疗。

此外,共识还对抗菌治疗疗程及局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了指导,具体内容详见共识原文。

 

四、预防PA下呼吸道感染的建议

PA一旦在呼吸道发生定植,很难被清除,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反复发作;人体或环境中的PA还可能在医疗机构内引起医院感染爆发,特别是MDR‐PA或PDR‐PA引起的感染治疗更困难,病死率更高,因此预防和控制PA下呼吸道感染尤其重要。本共识对PA感染的预防给出了建议,具体措施包括注意手部卫生、执行接触预防、患者隔离、环境清洁消毒、器械物品的清洁消毒及呼吸道去定植六个方面。

参考文献:

  •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中国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2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2,45(08):739-752. 点击查看原文

    【2】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37(01):9-15. 点击查看原文

(辉瑞医学信息部,有效期至2024-09-19)

以上医学资讯内容仅限于以学术参考/医学为目的的个人使用。

我们不推荐将辉瑞公司产品用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品处方信息以外的用途。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欢迎通过辉瑞医学信息网站在线提问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