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儿13 (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 用药指南
产品信息
接种操作
注意事项
安全性
产品性状1
  • 成分:本品为白色、均匀混悬液,每剂0.5ml ,含1、3、4、5、6A、7F、9V、14、18C、19A、19F 和23F型多糖各2.2μg,6B型多糖4.4μg ,与CRM197载体蛋白结合后吸附于磷酸铝佐剂(铝含量0.125mg)。另含氯化钠、琥珀酸、聚山梨酯80和注射用水。
  • 贮藏:冰箱(2℃-8℃)保存。不得冷冻,如已冷冻不能再用。请将本品放置在儿童不能触及的地方。
  • 有效期:36个月
适应症1
  • 本品接种用于婴幼儿的主动免疫,以预防由肺炎球菌血清型1、3、4、5、6A、6B、7F、9V、14、18C、19A、19F和23F引起的侵袭性疾病(包括菌血症性肺炎、脑膜炎、败血症和菌血症等)。
  • 本品只能对该疫苗所含肺炎球菌血清型具有预防保护作用,不能预防本品以外的血清型别和其它微生物导致的侵袭性疾病、肺炎或中耳炎。
  • 本品适用于 6 周龄至 5 岁(6 周岁生日前)婴幼儿和儿童。
禁忌症1

对本品中任何活性成分、辅料或白喉类毒素过敏者禁用。

疫苗接种程序1

沛儿13推荐接种程序

6周龄至6月龄婴儿
推荐常规免疫接种程序:共接种4剂。基础免疫在2、4、6月龄各接种一剂,加强免疫在
12~15月龄接种一剂。基础免疫首剂最早可以在6周龄接种,之后各剂间隔1~2个月。

7至11月龄婴儿
共接种3剂。首剂与第2剂间隔至少1个月。建议在出生后第二年(满12月龄以后)接种第3剂,与第2剂间隔至少2个月。

12至23月龄幼儿
共接种2剂,接种间隔至少2个月。

2至5岁儿童(6周岁生日前)
接种1剂。

接种注射方法1
  • 本品使用前应充分摇匀。仅供肌肉注射1
  • 首选注射部位:婴儿为大腿前外侧(股外侧肌),幼儿为上臂三角肌。1
  • 进针方法:90°进针,迅速将针头向下进入皮肤和肌肉,缓慢注射以减少疼痛。3,4
  • 注意避免神经和血管中或其附近部位注射本品。1

股外侧肌的安全接种体位:搂抱式,将孩子大腿裸露,侧抱于母亲腿上,家长按住孩子的双腿3,4

股外侧肌的安全接种体位3,4

搂抱式

  • 将孩子大腿裸露,侧抱于母亲腿上

    家长按住孩子的双腿 

 

股外侧肌注射接种方法3,4
  • 股外侧肌注射部位4

  • 90° 进针

    迅速将针头向下进入皮肤和肌肉,缓慢注射以减少疼痛3,4

一般注意事项1
  • 长期静置保存时,注射液呈澄清状且有白色沉淀,此属正常现象不代表产品变质。
  • 将空气从注射针筒中排出前,请剧烈振摇疫苗以获得均匀的白色混悬液;注射给药前,请目视检查注射液是否有任何颗粒物质和/或者其它外观异常。如果发现产品外观有任何异样,请勿使用该支疫苗。任何未使用的疫苗或废弃物应依照当地规定处置。
  • 本品严禁静脉注射。不能在臀部注射本品。
  • 同所有其它注射用疫苗一样,接种本品时,应备有相应的医疗及抢救措施以防接种后出现罕见的超敏反应。
  • 本品只能对该疫苗所含肺炎球菌血清型具有预防保护作用,不能预防本品以外的血清型别和其它微生物导致的侵袭性疾病、肺炎或中耳炎。
  • 与其它疫苗一样,本品不能保证所有受种者都不会罹患肺炎球菌性疾病。
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1
  • 与其它肌肉注射一样,血小板减少症、任何凝血障碍或接受抗凝血剂治疗者接种本品时应非常谨慎。
  • 尚无免疫功能受损者(例如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患者)接种本品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数据,因此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接种。
  • 有限的数据表明: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3剂基础免疫)用于镰状细胞病患儿时能诱发适当的免疫应答,且其安全性特征与非高危人群大体相同。
  • 在≥24月龄的镰状红细胞病、无脾、HIV 感染、慢性疾病或其他免疫功能受损的儿童中,使用本品结合疫苗并不能代替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23)。
  • 与所有注射用儿童疫苗一样,早产儿进行基础免疫时应该考虑到有呼吸暂停的潜在风险。按推荐程序接种仍在住院的极早产儿(出生时≤30 孕周)时,接种本品后应考虑进行至少48 小时的监测。考虑到早产儿接种疫苗的获益,不建议停止接种或推迟接种本品。
因发热或患病而推迟接种

与其他疫苗一样,患急性、严重发热性疾病者应暂缓接种沛儿13。1 但是,轻微感染(如感冒)可以不用推迟接种疫苗。5

国外报告的临床不良反应汇总1

6周龄至5岁婴幼儿和儿童临床试验不良反应汇总

系统器官类别 十分常见
(≥10%)
常见
(≥1% 且 <10%)
偶见
(≥ 0.1% 且 <1%)
罕见
(≥ 0.01% 且 <0.1%)
免疫系统疾病       超敏反应,包括面部水肿、呼吸困难和支气管痉挛
代谢和营养性疾病 食欲下降      
精神系统疾病 易激惹   哭闹  
神经系统疾病 嗜睡/睡眠增加;入睡困难/睡眠减少   惊厥(包括热性惊厥) 低张力~低反应事件
胃肠道疾病   腹泻;呕吐    
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   皮疹 荨麻疹或荨麻疹样皮疹  
全身症状以及接种部位症状 发热;接种部位红斑,硬结/肿胀、疼痛/触痛; 接种部位红斑或硬结/肿胀2.5 cm~ 7.0 cm(接种幼儿剂次后) 超过39°C的发热;接种部位红斑或硬结/肿胀2.5 cm~7.0 cm(接种婴儿剂次后);接种部位疼痛/触痛并影响运动 接种部位红斑或硬结/肿胀大于7.0 cm  
国内报告的临床局部不良反应汇总(6周龄-6月龄)1

国内注册临床试验对本品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其中试验组1182名婴儿(6周龄至11周龄)至少接种1剂本品,阳性对照组472名婴幼儿至少接种1剂沛儿(7价)。

全身不良反应分级 本品
(3、4、5和12月龄)
Na=447~472
%b
本品
(2、4、6和12月龄)
Na=446~472
%b
本品
(3、5和12月龄)
Na=225~233
%b
沛儿(7价)
(3、4、5和12月龄)
Na=432~470
%b
红斑        
任何程度的红斑 1.9~3.4 1.7~5.7 1.7~3.4 1.9~4.0
轻度 c 1.7~3.2 1.1~5.5 0.4~3.4 1.7~4.0
中度 c 0.0~1.6 0.6~1.3 0.0~1.3 0.2~1.4
重度 c 0.0 0.0 0.0~0.4 0.0
         
肿胀        
任何程度的肿胀 1.9~4.0 2.4~5.5 1.7~5.6 1.9~5.5
轻度 c 1.9~3.4 2.2~5.1 1.7~5.2 1.9~4.9
中度 c 0.2~1.3 0.4~1.3 0.4~1.8 0.0~1.6
重度 c 0.0 0.0 0.0~0.4 0.0
         
触痛        
任何程度的触痛 2.4~4.9 3.5~7.6 2.6~5.3 2.8~6.5
出现触痛 1.9~4.5 3.3~7.6 2.6~5.3 2.6~6.5
显著触痛 d 0.2~0.4 0.0~0.7 0.0~1.3 0.0~0.6
         
上述任何局部反应 4.5~7.2 5.0~12.1 3.4~9.4 6.1~9.4
  1.   N =至少1 日报告为“是”或者所有7日报告为“否”的受试者数量。
  2.   为基础免疫、加强免疫后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3.   轻度,0.5-2.0 cm;中度,>2.0~7.0 cm;重度,>7.0 cm。
  4.   显著=影响肢体运动。
国内报告的临床局部不良反应汇总(7月龄-5岁)1

7月龄至5岁婴幼儿和儿童临床试验征集性局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局部反应分级 7~11月龄 12~23月龄 2~5岁
Na=194~236%b Na=146~164% b Na=137~138% b
红斑      
任何程度的红斑 1.5~24.6 5.5~23.2 26.1
轻度 c 0.5~13.1 2.1~7.9 8.0
中度 c 1.0~11.4 3.4~15.2 17.4
重度 c 0.0 0.0 0.7
       
肿胀      
任何程度的肿胀 0.5~14.8 4.1~10.4 19.6
轻度 c 0.0~9.3 2.1~2.4 5.8
中度 c 0.5~5.5 2.1~7.3 13.8
重度 c 0.0 0.0 ~ 0.6 0.0
       
触痛      
任何程度的触痛 1.0~7.2 2.1~11.0 19.0
出现触痛 1.0~7.2 2.1~11.0 17.5
显著触痛 d 0.0 0.0 1.5
       
上述任何局部反应 2.1~28.0 6.2~27.4 34.8
  1.   N =至少1日报告为“是”或者所有7日报告为“否”的受试者数量。
  2.   为基础免疫、加强免疫后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3.   轻度,0.5-2.0 cm;中度,>2.0~7.0 cm;重度,>7.0 cm。
  4.   显著=影响肢体运动。
国内报告的临床全身不良反应汇总(6周龄-6月龄)1

国内注册临床试验对本品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其中试验组1182名婴儿(6周龄至11周龄)至少接种1剂本品,阳性对照组472名婴幼儿至少接种1剂沛儿(7价)。

6周龄至6月龄婴儿临床试验征集性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全身不良反应分级 本品
(3、4、5和12月龄)
Na=447~472
%b
本品
(2、4、6和12月龄)
Na=446~473
%b
本品
(3、5和12月龄)
Na=225~233
%b
沛儿(7价)
(3、4、5和12月龄)
Na=432~470
%b
发热        
    体温≥38ºC 1.1~6.7 1.7~6.7 1.3~6.2 0.6~3.2
    体温 ≥38ºC但是≤39ºC 1.1~6.5 1.7~6.3 1.3~6.2 0.6~3.2
    体温 >39ºC 但是≤40ºC 0.0~0.9 0.0~0.4 0.0 0.0~0.2
    体温 >40ºC 0.0~0.2 0.0 0.0 0.0
         
食欲下降 1.3~2.5 2.0~4.7 0.4~2.2 2.4~4.3
易激惹 2.1~3.7 3.3~12.3 0.9~4.3 2.4~5.4
睡眠增加 0.0~0.6 0.0~7.4 0.4~0.9 0.6~2.6
睡眠减少 0.9~2.2 1.3~5.7 0.0~2.6 0.2~2.8
         
使用药物预防或者治疗症状 1.5~5.4 2.0~5.4 0.9~4.4 1.5~5.3
上述任何全身不良反应 c 4.3~9.2 5.4~19.7 2.6~8.9 4.3~8.9
  1.   N =至少1日报告为“是”或者所有7日报告为“否”的受试者数量。
  2.   为基础免疫、加强免疫后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3.   所有全身不良反应,包括体温≥38ºC、食欲下降、易激惹、睡眠增加和睡眠减少。
国内报告的临床全身不良反应汇总(7月龄-5周龄)1

7月龄至23月婴幼儿和儿童临床试验征集性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全身不良反应分级 7-11 月龄 12~23 月龄
Na=194~236
%b
Na=146~164
%b
发热    
    体温≥38ºC 0.5 ~ 10.0 2.1~10.4
    体温 ≥38ºC但是≤39ºC 0.5~8.7 2.1~7.9
    体温 >39ºC 但是≤40ºC 0.0~1.4 0.0~2.4
    体温 >40ºC 0.0 0.0
     
食欲下降 c    
任何程度的食欲下降 0.0~1.8 0.0 ~ 7.9
轻度 0.0~1.4 0.0 ~ 4.9
中度 0.0~0.5 0.0 ~ 3.0
重度 0.0 0.0
     
嗜睡(睡眠增加)d    
任何程度的嗜睡 0.0 ~ 1.7 0.0 ~ 1.8
轻度 0.0 ~ 1.7 0.0 ~ 0.6
中度 0.0 ~ 0.5 0.0 ~ 0.6
重度 0.0 0.0 ~ 0.6
     
易激惹 e    
任何程度的激惹 0.0 ~ 0.8 0.7 ~ 4.3
轻度 0.0 ~ 0.4 0.7 ~ 1.8
中度 0.0 ~ 0.5 0.0 ~ 1.8
重度 0.0 0.0 ~ 0.6
     
上述任何全身不良反应 f 0.5~10.5 2.7~15.9
使用退烧药 g 1.0 ~ 6.8 2.1~12.2
  1.   N =至少1日报告为“是”或者所有7日报告为“否”的受试者数量。
  2.   为基础免疫、加强免疫后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3. 轻度 = 对进食的兴趣下降;中度 = 进食量减少;重度 = 拒绝进食。
  4. 轻度 = 睡眠时间增加或延长;中度 = 轻微疲弱,干扰日常活动;重度 = 失能,对日常活动不感兴趣。
  5. 轻度 = 容易安抚;中度 = 需要多加关注;重度 = 啼哭、无法安抚。
  6. 所有全身不良反应 ,包括体温≥38.0 ºC、食欲下降、嗜睡(睡眠增加)和易激惹。
  7.   未收集该事件的严重程度。表格中的数字表示回复为“是”的受试者比例。 

2岁至5岁儿童临床试验征集性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全身不良反应分级 Na=137~138
%b
发热  
体温≥38ºC 5.1
体温 ≥38ºC但是≤39ºC 3.6
体温 >39ºC 但是≤40ºC 1.5
体温 >40ºC 0.0
   
疲乏  
任何程度的疲乏 5.1
轻度 4.3
中度 0.7
重度 0.0
   
头痛 c  
任何程度的头痛 1.4
轻度 1.4
中度 0.0
重度 0.0
   
关节痛 c  
任何程度的关节痛 1.5
轻度 1.5
中度 0.0
重度 0.0
   
肌肉痛 C  
任何程度的肌肉痛 2.9
轻度 2.2
中度 0.7
重度 0.0
   
呕吐 d  
任何程度的呕吐 2.9
轻度 2.9
中度 0.0
重度 0.0
腹泻 e  
任何程度的腹泻 0.7
轻度 0.7
中度 0.0
重度 0.0
   
上述任何全身不良反应 f 12.3
使用退烧药 g 5.8
  1. N =至少1日报告为“是”或者所有7日报告为“否”的受试者数量。
  2. 接种1剂疫苗后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3. 轻度 = 不影响活动;中度 =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活动;重度 = 妨碍日常活动。
  4. 轻度 = 24 小时内 1 ~ 2 次;中度 = 24 小时内 > 2 次;重度 = 需要静脉补液。 
  5. 轻度 = 24 小时内 2 ~ 3 次稀便;中度 = 24 小时内 4 ~ 5 次稀便;重度 = 24 小时内 ≥ 6 次稀便。
  6. 所有全身不良反应,包括体温≥38.0°C、疲乏、头痛、关节痛、肌肉痛、呕吐和腹泻。
  7.   未收集该事件的严重程度。表格中的数字表示回复为“是”的受试者比例。 
局部不良反应的处理3

声明

  • 沛儿13用药指南旨在提供沛儿13说明书和医学资源中描述的处理策略。辉瑞公司无法对特定患者的治疗做出任何建议,应由医生根据特定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状况做出临床判断,以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局部不良反应,如局部红肿、局部疼痛、局部硬结处置原则

  • 红肿直径和硬结<15mm的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
  • 红肿直径和硬结在15~30mm的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先冷敷,出现硬结者可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
  • 红肿和硬结直径≥30mm的局部反应,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全身不良反应的处理

声明

  • 沛儿13用药指南旨在提供沛儿13说明书和医学资源中描述的处理策略。辉瑞公司无法对特定患者的治疗做出任何建议,应由医生根据特定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状况做出临床判断,以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发热处置原则3

  • 受种者发热在≤37.5℃时,应加强观察,适当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其他疾病。
  • 受种者发热>37.5℃或≤37.5℃并伴有其他全身症状、异常哭闹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严重过敏反应的处理方法2

  • 保持肾上腺素和其他管理急性过敏反应的药物随时可用,一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急性严重过敏性反应,应立即给予肾上腺素肌肉注射及其他管理过敏反应的药物。
参考文献
展开

1.沛儿13®说明书.

2.Prevnar 13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Package Insert. https://www.fda.gov/media/107657/download Accessed August 10, 202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6.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年版). 国卫办疾控发[2016]51号.

4.Austral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Health.2020.The Australian Immunisation Handbook 10th Edition. https://immunisationhandbook.health.gov.au/vaccination-procedures/administration-of-vaccines. Accessed June 30, 2020.

5.Contraindications and Precautions. General Best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Immunization: Best Practices Guidance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CIP). https://www.cdc.gov/vaccines/hcp/acip-recs/general-recs/timing.html Accessed June 30, 2020.

收起